第52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故事(上)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有趣、有料、有用,肿瘤界100秒是一档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肿瘤学的科普音频,每期2~3个知识点,轻松了解肿瘤学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奇闻逸事,让知识鲜活。

音频文本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s,我是主播李静。

最近我看了本肿瘤相关教科书,提及早期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技术制备的,也就是把生产单抗的小鼠脾细胞和人类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无限释放特定抗体的超级细胞。

我就很好奇,这种骨髓瘤细胞就是常说的多发性骨髓瘤吗?

引发了我对多发骨髓瘤的兴趣,翻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那会,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才刚刚搞清,一百多年,让我们抽丝剥茧,简要的回顾这段发现之旅。

首个知名的病例是McBean先生,在1840年代。

一个备受尊敬的伦敦商人。他胸部、背部和腰部都有剧烈疼痛,并持续1年多。他死后的尸检发现骨头很细,充满了凝胶状物质。McBean先生生前的主治医师发现他的尿液比重较高,加入硝酸后会沉淀,加热后会沉淀溶解,尿液又变得非常清澈。他并不知晓尿液中的特殊物质,便请教当时在伦敦非常有名的病理学家Bence Jones(本斯琼斯)。

Jones经过实验发现这是一种白蛋白的水合二氧化物(hydrated deutoxide of albumen),的确是造成骨头软化的一种标志物。这一沉淀物后来即被命名为Bence Jones蛋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本周氏蛋白。 现在我们知道本周氏蛋白就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也就是Y字形抗体的两个臂膀,有κ(读kappa)和λ(读lambda)两种;但在当时免疫学还并不成熟,认识到本周氏蛋白与抗体蛋白的关系还是100年以后的事了。

1873年,一位俄国病理学家(von rustizky,冯·鲁茨斯基)在一次尸检中,发现有8处独立的肿瘤病灶,质地柔软,颜色偏红,他就把这一病症称为多发性骨髓瘤, 这也是多发性骨髓瘤这一称呼的首次问世,也是多发性这个修饰语的准确含义:累计多处骨组织,病灶多发,是一种骨髓肿瘤。

时间限制,本期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继续聊聊多发性骨髓瘤的后续故事。

source:

  1. Multiple Myeloma: How Did It Begin?
  2.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milestones in multiple myeloma research.

你还想了解哪些话题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编辑:Joy

审核:雨过天晴

出品:肿瘤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