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宣贯项目浏阳站成功召开
浏览量:164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0-22

2025年10月19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学术支持的《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 版)宣贯项目在浏阳成功召开。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薛敏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瑜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20位妇瘤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60余位专家同道莅临现场,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会议开幕式由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主持。

3-1.jpg




会议开幕式



会议伊始,薛敏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浏阳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浏阳整体医疗水平在周边地区表现突出,吸引了95%以上的医保病人在省内就医;当地医院规模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年分娩量在同类机构中位居前列,展现出扎实的医疗服务能力。

薛教授进一步强调,本次2025版指南全国巡讲落地浏阳,具有特殊意义。她期待借助这片土地上“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将妇科肿瘤防治的最新理念、规范与进展,深入传递至地市级医疗机构。同时,她也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诊疗经验分享与规范化普及,持续提升妇科肿瘤整体治疗水平,让更多女性患者受益于前沿医学进展。

3-2.jpg

▲薛敏教授致辞


孔北华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自1996年起编写诊疗指南的历程。他介绍,在马丁院士的总体指导下,分会已相继推出2023版、2024版指南,而最新发布的2025版指南内容更为全面、系统。该系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诊疗意见,是提升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的重要依据。

2025版指南体系庞大,包括涵盖七大瘤种的“上卷”、针对六大临床问题的“下卷”,以及20部专项指南共识和4部患者指南,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诊疗参考体系。该指南已在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为便于临床医生随时查阅,所有指南全文均可通过“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指南入口免费获取。

近三年来,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与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持续合作,每年举办十余场指南巡讲,单场线上参与人数达2万至3万,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本次浏阳站活动,不仅是将最新的学术进展带到基层,也是向一线临床工作者征询意见,以使指南在未来能不断优化、日臻完善。

3-3.jpg

孔北华教授致辞


3-4.jpg

▲张国楠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环节



大会第一环节由梁志清教授、李小平教授王莉教授共同主持。

佟锐教授、曲芃芃教授、程文俊教授分别就外阴阴道癌、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阐述了各类肿瘤的规范化诊疗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版指南以坚实循证医学为基石,系统整合了宝贵临床经验,它的发布与落实对于统一诊疗标准、深化多学科协作、提升决策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推动临床实践同质化的纲领性文件。

彭程教授分享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他提到,苏维西塔单抗作为新一代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凭借SCORES研究的优异数据,于2025年6月30日在中国获批用于铂耐药卵巢癌。SCORES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中位PFS延长至5.49个月(HR=0.46),中位OS达15.31个月(HR=0.77),24个月OS率为33%。值得一提的是,苏维西塔单抗是当前PROC领域唯一经III期研究证实具有显著OS获益的抗血管靶向药物。目前,基于协同增效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或ADC药物的联合方案正在铂耐药卵巢癌领域广泛探索,部分研究已显示出积极疗效。期待这些探索能为铂耐药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朱其舟教授在《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进展与突破》中系统回顾了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重要进展。随着多项II/III期研究数据的公布,免疫治疗已迅速由后线推进至宫颈癌的一线治疗。卡度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标志着宫颈癌治疗迈入“免疫2.0时代”。作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免疫治疗方案,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所展现的高完全缓解(CR)率与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有望重塑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格局。

3-5.png

▲第一环节主持

3-6.png

▲第一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汤淼云教授、彭程教授、金鸽教授、朱其舟教授等专家对2025版指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该指南立足于精准医疗,系统构建了从预防到全程管理的完整临床路径,在吸纳全球前沿进展的同时,紧贴本国实情,为各级医疗单位提供了清晰、实用的临床行动纲领。指南有力地衔接了国际共识与本土智慧,其全面实施将显著促进诊疗决策的优化与多学科协作的落地,是提升妇科肿瘤整体诊疗效能的坚实基础。

3-7.jpg▲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由张瑜教授付桔洲教授共同主持。

董阳阳教授、张瑜教授、李小平教授分别就子宫肉瘤、卵巢恶性肿瘤、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规范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析,凸显了2025版指南的临床实用价值。2025版指南以坚实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为妇科肿瘤的防、诊、治全过程提供了关键依据,标志着我国妇科肿瘤诊疗向规范化与标准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黄薇教授分享了《破解卵巢癌困境:一线维持治疗的策略选择》,指出在卵巢癌治疗早期,以延长化疗时间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为主,但临床获益有限。PARPi精准靶向HRD肿瘤细胞,维持治疗带来显著临床获益,开启了卵巢癌治疗的新纪元。尼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将获益人群从BRCAm扩展到HRD乃至HRp,RCT到RWS均验证其显著的生存获益。尼拉帕利优秀的临床疗效得益于其独特的开环分子结构,更少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一天一次口服的便利性,这些特点巩固了其卓越疗效。

3-8.png

▲第二环节主持

3-9.png

▲第二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舒楚强教授、赵璟教授、田焱教授对2025版指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研讨,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该指南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与贴近实际的临床适用性,构建起覆盖妇科肿瘤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全周期的权威管理框架。2025版指南不仅整合了全球最新循证证据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中国患者特征与医疗资源实际,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向临床一线的快速转化与落地应用。同时,通过提供结构清晰、操作性强的标准化临床路径,该指南正在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效率、保障医疗质量、推动专科能力持续提升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妇科肿瘤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3-10.jpg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会议尾声,张瑜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会议系统展示了《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更新。该指南在编撰过程中,注重融合国际前沿进展与国内临床实践,确保了其科学性与临床适用性。张教授强调,推广指南的最终目标是让先进、规范的诊疗理念真正落地,使广大患者切实获益。她呼吁与会专家积极学习、掌握并应用指南,将其核心推荐转化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有力工具,共同推动我国妇科肿瘤防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3-11.jpg

▲会议现场



致谢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

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


与会嘉宾

会议主席

孔北华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执行主席

薛 敏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张 瑜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参会专家

梁志清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张国楠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程文俊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曲芃芃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以下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董阳阳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付桔洲 教授 浏阳市人民医院

黄 薇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

金 鸽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李小平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彭 程 教授 安徽省立医院

舒楚强 教授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汤淼云 教授 浏阳市人民医院

田 焱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佟 锐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

王 莉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赵 璟 教授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朱其舟 教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识别二维码观看回放

3-12.png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