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科资讯 > 详情
好书推荐 | 《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
浏览量:214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9-21

当免疫治疗重塑肿瘤诊疗格局,胸部肿瘤作为免疫治疗的 “关键战场”,其复杂的免疫微环境与治疗响应差异,始终是临床与科研领域的核心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由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担任名誉主编,四川省肿瘤医院周进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重庆市中医院辇伟奇教授联合主编的《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正式问世,为胸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献上一部兼具权威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的重磅著作。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基础理论,重点介绍胸部主要肿瘤性疾病的基础免疫学,揭示免疫治疗的原理和主要方法。第二篇是胸部常见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实践,论述了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和胸膜间皮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和规范。第三篇是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典型案例,收集了免疫全程管理、免疫联合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第四篇是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从经典开创性研究、新型免疫药物研究、新技术研究临床案例和热点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本书是从事胸部肿瘤诊治的临床医务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横图.jpg


主编简介



1-1.png

名誉主编

林桐榆 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国家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罕见肿瘤专委员会主委,牵头制定多部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成果写入19部国际诊疗指南。




1-2.png

名誉主编

王洁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总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肺癌临床指南的专家组组长,在肺癌基因分型的精准诊治方面做出引领性贡献。




1-3.jpg

主编

周进 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兼胸部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天府青城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抗癌协会、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1-4.jpg

主编

王志杰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内科胸部肿瘤病区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青拔,在肺癌精准诊治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方面有诸多开创性成果。




1-5.jpg

主编

辇伟奇 教授

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兼放疗中心主任,重庆市中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负责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创新联盟(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控瘤新药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分会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主任委员,牵头制定多项全国性专家共识。


编委名单



名誉主编

林桐榆  四川省肿瘤医院

王   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   编

周   进  四川省肿瘤医院

王志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辇伟奇  重庆市中医院


副主编

谢   华  四川省肿瘤医院

费凯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朱亚杰  四川省肿瘤医院

宋   扬  重庆市中医院


编   委(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白   杰  陕西省肿瘤医院

董国敏  陕西省肿瘤医院

董依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董昱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樊霖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费   双  重庆市中医院

高若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葛   倩  陕西省肿瘤医院

耿明英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何文武  四川省肿瘤医院

姜   剑  陕西省肿瘤医院

寇玲娜  四川省肿瘤医院

赖宗浪  重庆市中医院

李   封  重庆市中医院

李   曼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   鑫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科讯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索妮  陕西省肿瘤医院

李逸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梁   龙  四川省肿瘤医院

林   娟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刘   娜  重庆市中医院

刘   洋  四川省肿瘤医院

刘   勇  重庆市中医院

马婕群  陕西省肿瘤医院

彭   俊  四川省肿瘤医院

秦   舣  四川省肿瘤医院

邱   敏  重庆市中医院

孙博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唐建宁  四川省肿瘤医院

唐万燕  重庆市中医院

万   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   斌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王   璐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   祥  四川省肿瘤医院

王   绎  四川省肿瘤医院

王波涛  重庆市中医院

王明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小瑜  四川省肿瘤医院

吴   磊  四川省肿瘤医院

谢少华  四川省肿瘤医院

徐佳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许文婧  重庆市中医院

杨   薇  重庆市中医院

余   蕾  重庆市中医院

余   微  四川省肿瘤医院

袁   睿  重庆市中医院

张   琼  重庆市中医院

张华川  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筠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志芸  陕西省肿瘤医院

赵   征  陕西省肿瘤医院

郑   玉  重庆市中医院

郑丹丹  重庆市中医院

周   璞  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

周   琪  重庆市中医院

周秋曦  四川省肿瘤医院

庄   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序一



在人类抗击恶性肿瘤的征途上,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改写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从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T细胞向肿瘤细胞发起精准攻击的那一瞬间起,医学史便悄然翻开了革命性的一页。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领域正从细胞毒性药物、内分泌治疗进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在肿瘤免疫治疗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发现犹如打开了一座宝库,释放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TCR-T细胞、TIL细胞等创新治疗武器。这场以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为武器的抗癌革命,正在重塑着肺癌、食管癌、间皮瘤和胸腺肿瘤等胸部肿瘤的治疗格局。


胸部肿瘤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性、免疫微环境异质性及治疗响应可变性,长期被视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关键战场”。《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的编纂,基于全球多中心协作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构建了从基础机制到临床实践的完整知识体系。编纂团队历时数载,系统梳理了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基础理论、胸部常见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实践、胸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典型案例和胸部恶性肿瘤代表性临床研究。本书从经典开创性研究、新型免疫药物研究、新技术研究、临床案例和热点问题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胸部肿瘤诊疗提供了科学范式,对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工作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复杂性主要源于免疫微环境动态调控、肿瘤异质性、耐药机制多样性以及技术转化瓶颈等多层次因素。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需依赖多组学解析、新型工程化细胞疗法(如双靶点CAR-T)及临床前模型优化等系统性策略。目前肿瘤免疫治疗虽显著改善了胸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但仍然存在总体反应率较低、疗效异质性显著、毒性不可预测、经济可及性不足等多维度局限性,未来需通过开发新型联合疗法、优化生物标志物体系、完善毒性管理路径等系列策略实现突破。同时,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日新月异,本书肯定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需在未来继续努力,不断更新。在此也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

林桐榆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25年5月


序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学的进步始终是人类对生命奥秘不断求索的最好诠释。作为“众病之王”,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大且棘手的医疗难题之一。然而,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里,在全球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人们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日益明晰,治疗理念日新月异、诊疗技术更新迭代、新药新策略层出不穷,令肿瘤的诊疗与防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有幸见证并亲历了医学领域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免疫治疗走向临床应用,这标志着人类对肿瘤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的“攻伐”转向更为智慧的“调控”。在胸部肿瘤领域,尤其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全球众癌之首的肺癌,免疫治疗更是大放异彩。因此,我们梳理了胸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共同构思并编纂了《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既是对既往研究的纵览,也是对未来探索的描绘,同时更是一份献给科学与生命的礼赞。


《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学》旨在为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翔实、可靠的参考与指引。书中全面回顾这一领域的历史脉络,聚焦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力求为读者提供完整的知识框架。本书亦深入剖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挑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免疫治疗在胸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如何将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与免疫治疗相结合,以提高近远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期待本书能够成为医者与学者在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中的有力工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提升临床实践质量,并助力其在临床和科研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而胸部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必将朝着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精细化筛选获益人群、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如何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然而,未来会趋向何处?维度将如何扩展?是否有新的挑战?我们尚不能完全预测,但我们试图在本书中勾勒出这一领域的未来图景,从而鼓励更多医者与学者在这一领域持续探索和研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为该领域的进步注入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来自国家癌症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均在胸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通过紧密的合作与讨论,我们对各章节进行了精心的组织,确保涵盖当前研究热点、最新临床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主编及全体编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和前沿性。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本书编写、编辑和审阅的同仁,正是因为他们的群策群力,本书才得以顺利完成。


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所有为胸部肿瘤免疫治疗做出贡献的患者和研究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投入与奉献,才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前进的方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如今,我们已然步入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发展新阶段,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医者与学者在这一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选择。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我们的共同理想书写新篇章!


王洁

国家癌症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2025年5月


前言



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最为热门、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免疫药物的临床运用改善了诸多恶性肿瘤的疗效,是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和希望。而以肺癌为首的胸部肿瘤性疾病,亦包括食管癌、胸膜间皮瘤、胸腺肿瘤等,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反应不尽相同。如何在胸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充分理解免疫系统,在临床诊疗中合理规范地使用免疫治疗,达到提高疗效并且规避免疫毒性的效果,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相关研究的指导。


在世界范围内,胸部肿瘤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目前医学界密切关注的领域。本书聚焦胸部恶性肿瘤,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应用价值。同时,目前免疫治疗临床使用率高,更新程度快,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很大。本书覆盖了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应用现状到未来探索,以及不同瘤种的共性和特点、免疫治疗的共识和争议等,均在本书中进行了系统阐述。


本书编者来自于全国8家肿瘤中心,均为从事胸部恶性肿瘤诊断治疗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时间和水平,本书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周进

王志杰

辇伟奇

2025年4月


目录






样章试读





1-6.png




来源: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