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会后报道|子宫颈癌三级防控学术交流系列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浏览量:93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9-16

2025年9月12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子宫颈癌三级防控学术交流系列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聚焦子宫颈癌三级防控体系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汇聚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围绕HPV疫苗临床应用、宫颈癌防治科普、癌前病变诊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加速消除宫颈癌”目标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红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李小石秘书长、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郭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奇灵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庆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谭宏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杨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楠教授、西安市人民医院叶连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张蓓蕾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王帆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杨红教授、叶连红教授、高庆教授、谭宏伟教授主持。


2-1.jpg

▲会议现场



锚定 “消除” 目标,凝聚学术合力


会议伊始,孔北华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指出,宫颈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明确,即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并承诺推进这一目标。他强调,国家卫健委近日宣布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一项惠及广大女性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亟需依托三级预防策略推进防控,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和HPV疫苗接种、推广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临床治疗,其中疫苗接种尤为关键。


孔教授还提到,2025年初,七大学会共同制定了《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首次明确倡导“男女共防”理念。本次会议汇聚多领域专家,旨在探讨当前问题与未来方向,凝聚专业智慧,共同推动宫颈癌防控工作。


2-2.jpg

▲孔北华教授致辞


权威解读 · 指引实践


第一环节由杨红教授叶连红教授主持。

2-4.jpg2-3.jpg

▲杨红教授、叶连红教授



01 中国HPV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


孔北华教授深入解读《中国HPV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的制定背景、核心意义及更新亮点。2025版指南首次提出“男女共防”的概念,强调应同时关注高、低危型HPV相关疾病负担,并依据WHO标准新增疫苗有效性评价内容,明确指出保护效力是HPV疫苗有效性的“金标准”。该指南立足我国国情与临床实际,为一般人群和特殊健康状态人群提供科学合理的接种建议,为医护人员提供权威、科学、全面的实践指引。

2-5.jpg

▲孔北华教授作报告



02 中国子宫颈癌防治科普指南解读


魏丽惠教授聚焦《中国子宫颈癌防治科普指南》展开解读。她指出,中国是全球宫颈癌发病第一大国,防控形势严峻。我国积极响应WHO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明确“接种-筛查-治疗”相结合的三级综合防控策略。其中,一级预防即HPV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尤为关键。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凭借持久保护力、充分证据链、良好安全性以及符合WHO标准,已获全球广泛认可。指南推荐特殊人群接种HPV疫苗,具有良好获益。该疫苗适用特殊人群,且二剂次程序经济、便捷,有助于提高接种率。我国HPV疫苗应用仍任重道远,应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科普主力军作用,推动适龄女性接种高品质疫苗,提升整体保护水平。

2-6.jpg

▲魏丽惠教授作报告


03 男女共防,开启加速消除子宫颈癌新征程


杨君教授以《男女共防,开启加速消除子宫颈癌新征程》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我国子宫颈癌形势严峻,为积极响应WHO战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三级防控;九价HPV疫苗更多、更广、持久保护的特点,可助力我国提前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她强调,男女均易感HPV,男女共防是预防相关疾病的重要策略,不仅可为个体及伴侣提供双重防护,且有助于进一步加速子宫颈癌消除。

2-7.jpg

▲杨君教授作报告



深度研讨 · 破局之道


第二环节由高庆教授谭宏伟教授主持。

2-8.jpg2-9.jpg

▲高庆教授、谭宏伟教授



01 同而不同-从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看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李奇灵教授作了题为《同而不同-从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看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的报告。HPV疫苗问世为宫颈癌预防与消除带来可能。WHO发布的疫苗临床评价指南,通过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等四大权威标准帮助科学评价疫苗品质。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证据链完善,是目前唯一符合WHO四大评价标准的九价HPV疫苗。在中国,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已获批用于16~26岁的男性,开启了中国“男女共防”新时代。

2-10.jpg

▲李奇灵教授作报告


02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与女性生育力保护


余楠教授分享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与女性生育力保护》。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缓慢且逆转可能性高,已成为防控体系中实现早诊早治与生育力保护的关键环节。在生育保护需求增强的背景下,分层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传统宫颈切除性手术面临严格的指征选择和长期管理的挑战。与此同时,新兴微创与无创技术不断发展,光动力疗法在疗效、安全性及生育力保护方面展现出多维度的临床应用潜力,能够满足医患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其中,新一代便携式光动力药械组合(APL-1702),HAL软膏带来更好的组织选择性,光源技术升级带来治疗舒适度和操作便捷性,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及生育友好的治疗选择。

2-11.jpg

▲余楠教授作报告


03 讨论环节


张蓓蕾教授、郭琳教授、王帆教授、高庆教授就HPV防控与宫颈癌消除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专家一致认为,“男女共防”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切断传播链、提升公众认知,但仍面临男性认知不足和疫苗可及性不高等挑战。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CIN2)治疗,应依据患者年龄、生育意愿、病变范围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既往有宫颈病变史或仍保留宫颈者仍建议接种HPV疫苗以预防多部位病变。在综合医院开展成人接种虽具备政策支持与公信力优势,但仍需应对流程规范、系统对接等实操挑战。专家呼吁,应重点提高小年龄组女性接种率,推动男性接种,强化筛查意识与科普宣传,通过多方协作共同推进“90-70-90”目标实现,助力宫颈癌从“可防可控”迈向“全面消除”。

2-12.jpg

▲讨论嘉宾



会议最后,马丁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宫颈癌三级防控体系环环相扣,构成完整防控网络。一级预防方面,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为大规模接种奠定基础,但需关注其他型别感染风险,当前疫苗接种率仍待提升。二级预防需在国家筛查工程基础上扩大社会参与。三级预防方面,精准分流策略和分子分型等新技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期待的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及慢病专项已立项支持宫颈癌治疗性疫苗、分子分型等研究,支持宫颈癌防控技术升级,为“90-70-90”目标提供硬核支撑。他强调,政府、企业、医疗界及社会各方应协同努力,为我国子宫颈癌防控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2-13.jpg

▲马丁教授作会议总结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