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鼻咽上皮细胞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在鼻咽癌的流行地区,遗传、种族和环境因素总是被认为是影响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综合因素。非角化病理亚型占大多数病例(>95%),主要与 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有关。这些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推动了指南的修订,并改善了流行地区的鼻咽癌管理。然而,华南和华北地区的饮食和发音模式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导致中国不同风险地区的鼻咽癌发病机制不同。鉴于目前缺乏可靠的证据,华北地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优化这些患者亚群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被证实对复发或晚期鼻咽癌患者有效。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也有较多的探索性数据已公布,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中国北方等非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临床数据。因此由王佩国教授团队发起了这项国内首个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探索了PD-1抗体对北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医学1区top期刊BMC Medicine上。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II临床研究(NCT04782765),共纳入61例出生并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域(包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既往未经抗肿瘤治疗的III-IVa期局晚期鼻咽癌患者(图1)。所有患者均接受两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双药化疗(多西他赛及顺铂),之后接受标准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续再接受12周期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

图1.入组患者分布
最终55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57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研究显示,2周期诱导化免治疗后的ORR为92.8%。对于鼻咽原发肿瘤,15例(27.3%)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36例(65.5%)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4例(7.2%)患者病情稳定(SD)。转移淋巴结方面,CR 8例(14.6%),PR 46例(83.6%),SD 1例(1.8%)。同步放化疗后3月进行疗效评估,ORR为100%。
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mDFS为43个月。2年和3年的DFS率分别为 87.7%和 84.0%;2年和3年的LRFS率为95.8%;2年和3年的DMFS率为91.7%和90.9%。2年和3年的OS率为93.4%和89.5%(图2)。27例患者在完成CCRT后继续接受12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维持治疗,相对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在疾病控制和总生存上有了获益趋势(图2)。

图2.生存结果的Kaplan-Meier分析
常见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恶心、贫血、呕吐、便秘、厌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RCCEP)。有45.6%的患者发生3-4级TRAEs,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症7例(12.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例(10.5%)。治疗期间没有因卡瑞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患者。
该研究首次探索了非鼻咽癌高发区局晚期肿瘤患者采用免疫联合化疗诱导序贯同步放化疗后进行免疫维持治疗的治疗模式。研究证明了2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缩瘤。同步放化疗后采用免疫维持可进一步观察到对肿瘤有效控制,并且安全性可控,为非鼻咽癌高发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Wang Z, Sun Y, Wang Q, Chai Y, Sun J, Zhang X, Wang Q, Wang W, Wang P. Induction chemotherapy plus camrelizumab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non-endemic areas: 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in North China. BMC Med. 2025 Feb 27;23(1):126. doi: 10.1186/s12916-025-03964-9. PMID: 40016735; PMCID: PMC11866871.

通讯作者 王佩国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行政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分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

第一作者 王中秋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美国Dana-Farber肿瘤中心联合培养博士
天津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
天津市肝病学会青年委员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