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由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宝刚教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熊海林教授、台湾省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张基晟教授等携MARIPOSA研究,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Overall Survival with Amivantamab–Lazertinib in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的原创研究。该研究证实,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带来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获益,为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高级别证据。

研究背景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重要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其中尤以Ex19del或L858R最为常见。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奥希替尼(osimertinib)相较于第一、二代TKI显示出更优的疗效,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仍仅为3年左右,5年生存率低于20%。此外,约有25%-40%的患者在接受一线TKI单药治疗后无法接受二线治疗,凸显出一线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
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是一种全人源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细胞导向活性,其作用机制包括配体阻断、受体降解和通过Fc结构域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兰泽替尼(lazer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性的第三代EGFR-TKI。MARIPOSA是一项国际、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对比奥希替尼单药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前MARIPOSA研究的初步分析(中位随访22.0个月)已证实,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优于奥希替尼(23.7个月 vs 16.6个月,HR=0.70,P<0.001),且无论基线是否合并脑转移、肝转移或TP53共突变均获益一致。本文则报告了该试验方案预设的最终OS分析结果,为联合方案的临床价值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设计

主要终点为PFS(此前已报道)。本次报告聚焦于关键次要终点OS,以及其他终点。
研究结果
试验于2020年11月-2022年5月共纳入1074例患者,按2: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组(n=429) 、奥希替尼组 (n=429 )、兰泽替尼组( n=216)。
OS:联合方案显著改善生存
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范围:0.0-48.1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奥希替尼组的OS数据:
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95%CI, 42.9–NE) vs 36.7个月(95%CI, 33.4–41.0)。HR=0.75(95%CI, 0.61–0.92;P=0.005)。
12个月OS率分别为:90% vs 88%
24个月OS率分别为:75% vs 70%
36个月OS率分别为:60% vs 51%
联合治疗组的OS获益趋势随时间推移愈加明显,显示出该联合疗法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的持久优势。

OS数据
亚组分析:广泛人群获益一致
亚组分析显示,联合治疗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体重、ECOG评分、吸烟史、基线脑转移状态和EGFR突变类型(Ex19del vs L858R)中均显示出一致的生存获益趋势,部分亚组获益更显著。

亚组数据
其他疗效终点
联合治疗组与奥希替尼组:
中位至症状进展时间:43.6个月 vs 29.3个月(HR=0.69)
中位至治疗中止时间:27.0个月 vs 22.6个月(HR=0.79)
中位至后续治疗时间:30.3个月 vs 24.0个月(HR=0.76)
首次后续治疗的中位PFS:42.9个月 vs 32.8个月(HR=0.74)

其他疗效数据
颅内疗效
在基线伴脑转移的患者,联合治疗组(n=178)与奥希替尼组(n=173):
中位颅内PFS:25.4个月 vs 22.2个月(HR=0.79)
36个月颅内PFS率:36% vs 18%
颅内ORR:78% vs 77%
颅内缓解持续时间:35.7个月 vs 29.6个月

颅内疗效数据
安全性分析
联合方案的安全性特征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已知安全性一致,无新的安全信号出现,联合治疗组与奥希替尼组:
≥3级AE发生率:80% vs 52%
严重AE发生率:55% vs 41%
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40% vs 11%

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论
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是首个在III期试验中显示出显著OS优势的EGFR-TKI联合疗法,为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无需化疗的一线治疗选择。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方面的优势也为脑转移患者带来希望。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