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宣贯项目西昌站成功召开
浏览量:175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9-01

“一半山水一半城,松风水月照古今”。2025年8月29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学术支持的《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宣贯项目在西昌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梁志清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以及来自全国20位妇瘤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近60位专家同道莅临现场,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程文俊教授主持。

2-1.jpg



会议开幕式



会议伊始,梁志清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并提到,西昌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文化传统的圣地,也是我国最早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此次《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全国巡讲选址西昌,别具意义。梁教授强调,全国宣贯的主要目的是传递最新的诊疗规范、理念与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治能力。这也完全契合国家“大病不出县”、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政策导向。希望通过本次学术活动,促进西昌地区妇科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梁志清教授致辞


孔北华教授代表主办方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向与会专家和线上参与会议的全国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妇科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推动其规范化诊疗是临床医生始终追求的目标。自1996年起,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及其前身便开始制定我国妇科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并历经多次修订。特别是第六届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借鉴国际权威指南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更多采用中国证据,最终形成2024年最新版本。该指南覆盖了七大妇科肿瘤瘤种的纵向诊治规范。近期,分会还制定了六部横向指南,整合了近年来已发布的20项专项共识,并完成四部患者指南,将于近期网络上线,并在2025年9月20日成都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上正式发布。2024版指南在形式和内容上均作出重大更新,全面反映了当前国际妇科肿瘤临床实践与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系完整、内容先进、实用性强,便于临床医生随时查阅。读者可通过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公众号,点击右下角“指南”栏目查看全文。

自指南发布以来,分会近三年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三十余场指南巡讲活动,从未间断。今天来到彝族自治州西昌,与本地同仁交流,也诚挚听取大家对于指南修订的宝贵意见。因为指南需要根据不断涌现的新证据、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及时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它不仅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要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依据,从而提升医疗质量。

孔北华教授致辞

▲程文俊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环节



大会第一环节由程文俊教授吕卫国教授、王登凤教授共同主持。

吕卫国教授、梁志清教授、程文俊教授分别就滋养细胞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常见肿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讲解,详细阐述了相关疾病的诊断路径、治疗策略与管理要点。该指南融合了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为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对推动多学科协作和规范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国楠教授在《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策略》的报告中指出,PARP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维持治疗改变了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格局,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PARP抑制剂是卵巢癌的标准维持治疗方案。以奥拉帕利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引领卵巢癌维持治疗迈入OS时代。

姚婷婷教授分享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她指出,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MSS/pMMR型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EC)二线治疗的国际标准方案。特别是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方案的获批,开创了中国EC二线“靶免治疗”的新时代。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序贯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维持治疗方案,在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临床获益。

▲第一环节主持

2-8.jpg

▲第一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李华教授、何心勤教授、陈历排教授、陈观娣教授等专家对2024版指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该指南秉承精准医疗理念,构建了一套覆盖预防、早诊、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的妇科肿瘤综合防治体系。在融合国际前沿治疗策略的同时,充分结合中国临床实际,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且实用的诊疗依据。指南在国际证据与本土实践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对优化临床决策、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妇科肿瘤防控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由蔡红兵教授刘子玲教授共同主持。

刘继红教授、王登凤教授、李华教授分别就外阴阴道癌、子宫颈癌及子宫肉瘤的诊疗规范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析。他们特别强调了这些规范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2024版指南凭借其系统性与科学性,为我国妇科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参考,有力推动了妇科肿瘤诊疗朝向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赵淑萍教授分享了《紫杉醇在卵巢癌一线化疗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目前,“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仍是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一线标准方案。同时,紫杉醇联合PARP抑制剂或双免疫疗法等新策略也显示出临床获益,针对不同生物标记物状态的个性化治疗值得期待。研究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卡铂的mPFS非劣效于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卵巢癌,紫杉醇脂质体+卡铂一线治疗卵巢癌安全性优于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卵巢癌。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被指南推荐可代替紫杉醇联合铂类用于OC一线治疗。

2-14.jpg▲第二环节主持

▲第二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赵淑萍教授、张萍教授、黄仲禄教授对2024版指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研讨,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该指南以其系统、全面且贴近临床的特点,为妇科肿瘤的诊疗与全程管理提供了专业且实用的依据。它不仅紧密结合实际医疗需求,还充分吸纳国际前沿进展,推动最新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通过提供明确的诊疗指导,该指南有助于提升诊疗决策的精确性与效率,为整体医疗质量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会议尾声,王登凤教授、马丁教授、孔北华教授总结会议。《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凝聚了众多妇科肿瘤专家的智慧与心血,在撰写过程中既密切关注国际前沿进展,也充分吸纳了国内临床实践的数据与经验。在孔北华教授等人的牵头组织下,该指南得以持续更新和完善,并通过全国巡讲的方式积极推广。

西昌站会议是2024版指南全国巡讲的收官之站,也预示着2025版指南宣贯工作即将启动。新版指南将纳入更多前沿内容和最新进展,并将继续深入全国各地,特别是基层和边远地区,致力于将最新知识传递至一线医生,同时广泛收集临床反馈,倾听多方声音,持续优化指南,继续谱写妇科肿瘤规范诊疗的新篇章。

2-21.jpg

▲马丁教授总结会议


致谢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

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

与会嘉宾

名誉主席

马 丁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会议主席

孔北华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执行主席

梁志清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张国楠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以下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红兵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陈观娣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历排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程文俊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何心勤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仲禄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

李 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刘继红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子玲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吕卫国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王登凤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姚婷婷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张 萍 教授 青岛市市立医院

赵淑萍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识别二维码观看回放

2-22.png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