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凝聚共识 聚力前行 |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2025年版)》巡讲项目哈尔滨站圆满落幕
浏览量:645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7-14

2025年7月11日,由北京中康联医疗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2025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全国巡讲项目哈尔滨站成功举行。


国内血液肿瘤领域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冰城哈尔滨,聚焦《共识》核心内容,深入研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共同推动我国血液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


本次会议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2-1.jpg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


马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发展历程,肯定了其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确切疗效。他强调,中国在ADC药物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ADC药物上市。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CSCO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三大专家委员会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紧密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将既往的“指导原则”正式升级为“专家共识”,标志着我国血液肿瘤ADC药物治疗步入规范化、体系化的新阶段。随着后续高级别证据的积累,《共识》有望进一步升级为指南,更好地推动血液肿瘤精准治疗的持续发展。

2-2.jpg

▲马军教授致辞


沈志祥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ADC药物作为肿瘤精准治疗手段的重要性。他指出,ADC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能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并降低毒性。随着ADC药物的广泛应用,优化治疗方案、管理不良反应等问题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关键挑战。2025版《共识》的发布将为ADC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指导。期待通过本次巡讲交流,助力临床医生更全面地掌握ADC药物的规范应用,将前沿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惠及更多患者。

2-3.jpg

▲沈志祥教授致辞



临床实践:前沿探索,经验共享


本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主持。

2-4.jpg

▲会议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迎教授以《从指南变迁看ALL全程管理》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及新证据的积累,为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更新提供了丰富依据。在新版指南中,免疫治疗被推荐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全程管理,成为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以奥加伊妥珠单抗 (InO) 为代表的免疫药物在复发/难治性ALL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高的缓解率、深度缓解以及更优的生存获益。ALL治疗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随着深入探索,以免疫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将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2-5.jpg

▲王迎教授作汇报


随后的讨论环节,河南省肿瘤医院尹青松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艳红教授围绕白血病的靶向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交流。专家们指出,ALL治疗模式经历了从大剂量化疗到降低化疗强度,再到探索“chemo-free”模式的转变。同时,探讨了双特异性抗体和CD22单抗等新型治疗手段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以及髓外复发(尤其是中枢复发)等临床挑战的应对策略。此外,还就不同ALL患者群体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包括老年患者的特殊处理、移植适应证的把握,以及新药带来的治疗模式革新。

2-6.jpg2-7.jpg

▲讨论嘉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翟卫华教授带来了《2025 EHA新进展》,系统梳理了免疫靶向药物在ALL诱导、巩固、复发/难治以及维持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对于复发/难治ALL,InO挽救治疗安全有效,中国肝窦阻塞综合征/静脉闭塞性疾病(VOD/SOS)发生率显著低于INO-VATE研究报道水平。

2-8.jpg

▲翟卫华教授作汇报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李荣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慧涵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毕林涛教授就ADC药物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的获益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重点交流了InO和贝林妥单抗联合使用的可能性,分享了老年患者免疫治疗时长、停药时机及维持治疗强度的优化策略,并共同展望了ADC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专家们强调,近年来血液肿瘤治疗取得显著进步,尤其是免疫疗法的引入,使部分患者免于造血干细胞移植,迎来了治疗的新局面。

2-9.jpg



▲讨论嘉宾



共识解读:科学循证,指导实践


本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瑾教授主持。

2-12.jpg

▲会议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对《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2025年版)》进行了系统解读,内容涵盖ADC药物的结构与作用机制、获批适应症、关键临床研究及最新进展、不良事件管理等方面,为与会专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他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2-13.jpg

▲赵东陆教授作汇报


随后的讨论环节,河南省人民医院雷平冲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郝文鹏教授围绕CD22单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管理流程展开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抗原表达率及遗传学亚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指出了临床试验与真实世界应用间的差异,并强调了准确遗传学分型对于治疗决策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疾病进展时需警惕抗原丢失或不表达的情况。

2-14.jpg2-15.jpg

▲讨论嘉宾


本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巍教授主持。

2-16.jpg

▲会议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唐庆华教授分享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及单中心数据分享》。她围绕ALL临床指南的更新及治疗新进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新诊断和复发难治ALL在治疗评估、预后危险度分层等方面的最新推荐。此外,她详细解读了新诊断Ph-ALL及Ph+ALL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包括免疫治疗药物在诱导、巩固阶段的应用及维持治疗的选择。

2-17.jpg

▲唐庆华教授作汇报


讨论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郝良纯教授主持。北部战区总医院王吉刚教授、泰安市中心医院白观臣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们聚焦ALL治疗新进展,特别是ph阳性B-ALL的治疗策略展开研讨。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强调了化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当前治疗方案的优化及未来高效低毒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此外,专家们还探讨了免疫治疗联合TKI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观察到的中枢复发问题,以及化疗在当前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2-18.jpg

▲会议主持


2-19.jpg

▲讨论嘉宾


会议最后,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四位讲者的报告内容详实、覆盖全面,系统阐述了ALL全程管理及单抗、双抗、ADC、CAR-T等多元治疗手段的应用。贡教授强调了深入应用ADC药物并分享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本次巡讲为临床医生搭建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者收获颇丰。期待同仁们将会议所学转化为实践,持续提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精准诊疗水平,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会议总结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