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科资讯 > 详情
Nature子刊丨臧远胜教授团队为“体弱患者”开辟“去化疗”新路径
浏览量:213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6-13

近日,基于“篮子理论指导的疑难肿瘤创新治疗”系列研究,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臧远胜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成果。该项名为APICAL-GC的临床研究成果,首创“体力状况匹配策略”(Performance Status-Matched Strategy),采用“根据患者体能适应性减量”的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特瑞普利单抗的“去化疗”新方案,应用于因体力评分状况较差(PS2分)而无法耐受现有标准治疗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其患者耐受性较好,且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等疗效指标,同等于甚至优于体力评分状况较好的患者接受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新方案高效低毒的特点,为大量难治性晚期胃癌患者开辟了个体化、去化疗的精准治疗新路径。


1-1.png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臧远胜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焦晓栋副教授,第一作者为柳珂副教授,秦保东副教授、陈诗绮主治医师、钟雪主治医师、段晓鹏主治医师、吴颖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所有作者均来自于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




为何体力状况PS2的晚期胃癌患者更需要“量身定制”治疗?


晚期胃癌患者由于胃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的障碍、胃癌伴肝脏或腹膜转移等状况,常见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体力状态。临床上,约30-60%的晚期胃癌患者在初诊时体力评分已达2分(PS 2),表现为白天卧床>50%、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体力状态的下降不仅影响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使得该类患者无法耐受当前指南上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时,药物临床研究通常将这部分患者(PS2分)排除在外。因此,临床缺乏针对PS2分晚期胃癌患者的循证治疗策略。这些患者在真实世界通常只能接受减量化疗或姑息支持治疗,疗效局限,生存期短,临床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来革新和提高PS2分胃癌患者的获益。




APICAL-GC首创理念突破 “体力匹配治疗”如何颠覆传统?


面对临床治疗中的困境,APICAL-GC研究中团队首先实现理念突破,首创“体力状况匹配策略”,(Performance Status-Matched Strategy):根据患者体能状态分层治疗策略。在这个匹配模型中,体力较好(PS评分为0-1)的患者适合接受更高强度的治疗,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而体力相对弱(PS 2分)的患者适合接受强度较低、高效低毒性的治疗,如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结合,解决这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传统化疗的难题。


臧远胜教授团队在既往开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现,相对低剂量(8mg、10mg)的安罗替尼与PD-1联合治疗时,可产生不亚于相对高剂量(12mg)的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的效果,其机制由Layilin分子介导,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细胞肿瘤学会官方期刊Cellular Oncology杂志,为APICAL-GC研究中针对PS 2分晚期胃癌患者设计“根据患者体能适应性减量”的精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持。





APICAL-GC实现技术突破 “去化疗”高效低毒,PS2潜在新选择


APICAL-GC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多靶点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对于初始的PS 2分的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的24例患者,经靶免联合模式干预下,结果提示ORR为58.3%,(14/24例肿瘤显著缩小)(95%CI 36.6-77.9);DCR为 95.8%(95%CI 78.9-99.9);缓解持续时间(DOR)12.1个月;中位PFS为7.33个月(95%CI 3.83–17.1);中位OS达到15.9个月(95%CI 7.73-23.2)。仅29.2%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无致死性AE发生。


疗效和安全性获益均媲美当前多项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研究如Checkmate 649、ORIENT-16等中的主流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这为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PS 2 分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去化疗治疗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提示临床即使体能较差的晚期胃癌患者,也可能无需承受传统化疗潜在的高强度毒性,通过“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实现高效低毒的疗效,实现长生存。用数据助力了 “体能匹配策略”的可行性。




PS2患者的治疗需求不仅存在于胃癌,实为很多实体瘤的共性诊治难题。长征疑难肿瘤诊治团队正在拓展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其他瘤种(如肺癌、结肠癌)等PS2人群中的应用,并探索通过动态监测肿瘤微环境优化治疗策略。疑难肿瘤的精准治疗应全方位关注每一个患者的系统状态,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恰到好处的治疗。




展望


PS2患者的治疗需求不仅存在于胃癌,实为很多实体瘤的共性诊治难题。长征疑难肿瘤诊治团队正在拓展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其他瘤种(如肺癌、结肠癌)等PS2人群中的应用,并探索通过动态监测肿瘤微环境优化治疗策略。疑难肿瘤的精准治疗应全方位关注每一个患者的系统状态,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恰到好处的治疗。




通讯作者


臧远胜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

  • 肿瘤学教研室主任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组组长

  • 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市健康科普杰出人物

  • 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卫健委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TTT、Nat Commun、JTO、JEM、JITC、EJC、IJC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抗癌必修课》丛书、《肿瘤一本通》丛书等


共同通讯作者


焦晓栋  教授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 先后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康复与支持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青年委员(第一届)等学术职务

  • 主持军队、上海市等基金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TO、Lung Cancer、Clin Transl Med、TLCR、Oncologist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肿瘤排查一本通》,副主编《抗癌必修课·肺癌》


第一作者


柳珂  教授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 先后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及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cologist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抗癌必修课·胃癌》,入选CSCO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