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有趣、有料、有用,肿瘤界100秒是一档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肿瘤学的科普音频,每期2~3个知识点,轻松了解肿瘤学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奇闻逸事,让知识鲜活。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秒,我是主播李静。答案是氮芥(Nitrogen mustard),氮气的氮,芥末的芥。大家听这个词挺陌生的,如果说环磷酰胺就是从氮芥衍生而来的,可能大家就不太陌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先在战场上使用芥子气攻击英军,由于它闻起来和芥末很像,所以被称作芥子气。芥子气外号毒气之王,除了呼吸道,皮肤也能吸收,身体失能的同时引起肺灼伤。1943年纳粹德国空袭巴里,摧毁了美国一艘运输舰,船上秘密运载的芥子气被泄露,导致许多船员中毒死亡;尸检发现他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减少和骨髓抑制。既然芥子气可以降低白细胞数量,那么它是否能抑制住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体内大量增殖的白细胞呢?1946年,耶鲁大学药理学家路易斯·戈德曼(Louis S. Goodman)和阿尔弗雷德·吉尔曼(Alfred Gilman)使用芥子气成功缓解了他们在小鼠身上引入的淋巴瘤。随后,他们在一位放疗无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身上,注射了毒性相对较小、与芥子气结构类似的“氮芥”。氮芥由当时的默克公司研制,临床代号“化合物X”。注射10天后,肿瘤神奇的消失了,虽然1个月后患者复发死亡,但证明氮芥是可以治疗血液肿瘤的。如今氮芥仍有使用,用于淋巴瘤及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氮芥的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和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一种永久的交叉键,就像DNA拉链用针线缝死了,DNA无法正常复制,使得癌细胞不能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本期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