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有趣、有料、有用,肿瘤界100秒是一档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肿瘤学的科普音频,每期2~3个知识点,轻松了解肿瘤学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奇闻逸事,让知识鲜活。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s,我是主播李静。
最近,美国芝加哥西北医科大学(Northwestern Medicine )的科学家在《柳叶刀肿瘤学》上,报告了一项关于脑胶质瘤的1期临床研究,使用了一种关于新型颅骨植入式超声设备,证实超声辅助微泡技术可以打开血脑屏障,让静脉输注的化疗药物进入癌变区,而且血脑屏障会在停止超声波后的1小时后恢复。
是不是很神奇,难怪国内的一些医学媒体使用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某医学媒体写的“突破血脑屏障!化疗药物首次在人体中到达脑部!”。这个标题有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这个研究中用的到紫杉醇是可以少量通过血脑屏障的,只是输注量的1~8%,因此治疗脑肿瘤的疗效很差。而且替莫唑胺也是可以进入血脑屏障的,不然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这个新闻铺天盖地,但很少有报道详细的描述这个植入的小物件是怎么起效的,我查了一下,原理并不复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研究中的这个超声送药系统,它的全称是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伴随静脉注射微球(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with concomitant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microbubbles, LIPU-MB)。
那么这个微球到底是什么呢?
与脂质体紫杉醇不同,这个注射微球并不是把紫杉醇药物放在微泡里,这个微球就是个1~3微米直径的微气泡,外皮是磷脂双分子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空细胞。把微球和紫杉醇溶剂混合在一起,伴随输入到患者体内,然后开动植入的超声波装置。这个小装置并不大,只有6厘米见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文稿看一下实物。

图片来源:https://p.ipic.vip/8oduyg.png
当微球分子经过脑病灶毛细血管时,微球中的空气受到震动,发热膨胀,体积迅速膨胀,这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微波炉热鸡蛋的情形。膨胀的微球撑开了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一同经过的紫杉醇分子就可以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另外,除了机械力撑开,也有文献说超声波的热效应也是打开血脑屏障的作用之一。
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动图,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一下。
图片来源:https://p.ipic.vip/j9s4hd.gif
这个方法虽然很奇妙,但试验只是做了六个周期的给药,长期是否会对血脑屏障造成损伤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帮你读懂前沿资讯的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source:
1. Lancet Oncol. 2023; 24: 509–22
2.https://news.northwestern.edu/stories/2023/05/chemotherapy-drug-reaches-brain-in-humans-for-first-time/

编辑:Joy
审核:叶文洁
出品: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