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指南》修订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浏览量:203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4-18

2025年4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协办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修订项目2025CSCO指南会期间在山东成功召开。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以下以姓氏拼音为序)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郝文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蓓晖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等多位顶级血液肿瘤领域专家出席大会并参与讨论。


2-1.jpg

▲会议现场


马军教授系统回顾了ADC药物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ADC药物已成为全球血液肿瘤领域重点研发和应用的药物之一,其在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价值。近些年ADC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速度显著加快,多款ADC药物相继获批上市,适应证范围持续扩大,因此相关临床指南的更新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紧跟领域前沿步伐,提高ADC药物规范应用水平,切实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2-2.jpg

▲马军教授致辞


沈志祥教授强调了指南在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国内大部分临床医生主要通过指南的修订与更新,系统学习国内外学科进展、掌握疾病前沿动态。期待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新版指南能够为全国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诊疗参考,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2-3.jpg

▲沈志祥教授致辞


朱军教授表示ADC药物在实体瘤的快速发展,能够为血液恶性肿瘤中ADC药物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期望借助指南修订工作,深入优化ADC用药模式,精准把控其毒副反应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药物疗效。


2-4.jpg

▲朱军教授致辞



指南修订内容介绍


赵东陆教授介绍《指南》制定的背景及意义。ADC作为创新治疗药物,已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并通过全国巡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024年多项ADC药物研究突破为血液恶性肿瘤诊疗提供新证据,本次修订旨在系统整合最新循证证据,优化适应证、用药方案及疗效评估标准,完善从患者筛选到毒性管理的全流程指导,并纳入新上市ADC药物,全面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由《指导原则》升级为《指南》,内容更具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希望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指南》计划于今年6月定稿、7月正式发布,后续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贯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规范化培训,计划覆盖超10000名血液科医生,助力临床医生及时掌握最新诊疗进展,提升ADC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最终惠及更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5.jpg

▲赵东陆教授



专家讨论指南框架及分工


全体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指南的整体结构、关键章节设置及编写规范交换了意见,并就后续工作安排达成共识。专家们一致认为,《指南》修订对于规范临床实践、推动治疗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全体编委表示将严格按照会议要求,高效推进编写工作。


2-6.png2-7.png

▲讨论环节
(按专家发言顺序排序)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马军教授作会议总结,希望各位编写专家能够高效推进《指南》修订工作,确保最终呈现的《指南》内容精炼、重点突出,为临床实践提供权威可靠的诊疗规范。


2-8.jpg

▲与会专家合影


参会专家名单

会议主席

马 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会议嘉宾(以下以姓氏拼音为序)   

贡铁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郝文鹏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黄蓓晖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纪春岩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姜尔烈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李增军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    

沈志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宋玉琴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阎   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朱   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