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祈通中西”专家面对面(上):互鉴共融 中西结合助力肿瘤全程管理
浏览量:94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4-06-03



肿瘤作为一种复杂、慢性、全身性疾病,其诊疗涉及多个临床专业、不同的时间周期,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多种手段联合为绝大部分肿瘤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肿瘤全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从疾病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过程中,由专业医护团队整合医疗资源,为肿瘤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那么,在肿瘤全程管理过程中,中医药又扮演着何种角色?可以发挥哪些优势与价值?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地当下,中医药又有哪些借鉴与互通之处?本期“祈通中西”专家面对面栏目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吴显文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王凤玮教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宋延平教授,共话中西医在肿瘤全程管理模式下的互鉴与融通之策。



本期嘉宾


主持人

戴旭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访谈嘉宾

1-2.jpg

吴显文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教授、知名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中心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肿瘤放疗与中医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凤玮 教授


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中西结合肿瘤科主任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第三任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规范化治疗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肿瘤心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分会委员

天津市卫生局医疗技术审核专家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课题评审专家



宋延平 教授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省级中药药理重点研究室主任 

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

国家新药评审专家

西安国联药物GLP机构首席科学家

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肿瘤界:近年来,肿瘤全程管理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请教吴显文教授,什么是肿瘤全程管理?在此之中,中医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吴显文教授:肿瘤全程管理包括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措施实施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康复和长期随访。社会上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此之前叫首诊责任制。随着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存活率逐步增高,加上肿瘤治疗过程越来越复杂,肿瘤现已成为慢病进行治疗和管理,所以提出肿瘤全程管理概念

肿瘤治疗期间,常有患者询问,中医怎样参与?什么时候参与?其实中医可以全程参与。




肿瘤界:部分患者认为中医药是终末期肿瘤患者的“安慰剂”,请问宋延平教授,从药学专家的角度来看,中药在肿瘤全程治疗中,发挥了哪些优势和价值?


宋延平教授:我们要谈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那么首先要纠正两个方面的认识误区,第一个是“夸大”,第二个是“辅助”。“辅助”认为中药只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安慰剂,是西医无计可施时的救命稻草。“夸大”中药的治疗作用,认为化疗药物副作用大,西医只能加速患者死亡。以上两种错误观点影响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优势和价值,都需要纠正。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辅助方面,一个是单独治疗。辅助方面,中医为西医化疗、放疗还有手术治疗的辅助作用,起到增加疗效、减轻副作用,减少手术后的复发。中药也可以单独使用,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生存期,或直接抑制肿瘤生长。
治疗手段同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辩证施治,改善炎性微环境,提高患者免疫力,这方面多采用复方或者是中成药,其功能一般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或者是扶正固本这些方法,单独使用时一般采用有活性的中药制剂或注射剂治疗。



肿瘤界:多学科会诊(MDT)和肿瘤全程管理都是临床常见的词汇,请问王教授,两者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肿瘤全程管理能否替代MDT?


王凤玮教授:MDT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最主要是来源于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主要涵盖诊断和相关治疗科室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工作组。

MDT是指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进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者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方案。胸外科遇上肺癌的患者,组织MDT,会有胸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和内镜中心的相关人员一起参加,共同制定治疗方式。MDT已经是目前大规模医院和肿瘤相关医院的普遍模式,通过MDT切实提高了治疗的合理性和患者生存率。
全程管理模式是一个更新的模式,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全程管理模式,强调对患者从患病到康复全过程进行关注和管理。这一模式需要跨科室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行政人员、健康管理师、医案管理师以及互联网专家等,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通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建立标准化流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实施综合治疗,全程管理模式旨在提供医疗、教育、诊断、治疗、护理、心理营养支持及复查的一体化标准治疗,并进行闭环管理和持续跟踪。
全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大型医院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先进方向和趋势,满足了患者从诊断到康复的全面需求。



肿瘤界:近年来随着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逐渐升高,许多权威机构也将癌症定义为一个慢性疾病,而慢病恰恰是中医最擅长的领域,那么请问吴教授,这是否意味着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发挥的价值和参与的角色会越来越多?


吴显文教授:是的。中医在肿瘤领域发挥的作用和它的潜力远远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程度。中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过程都可以参与。

比如乳腺癌患者,早期体检发现乳腺增生或乳腺结节,导致情绪焦虑,可能几年以后就变成了肿瘤。中医认为这是肝气郁结,所以乳腺增生的女同胞情绪不稳或睡眠障碍,中医会从肝治。当乳腺癌确诊并接受手术后,中医理论认为手术造成的失血和麻醉会导致气阴两亏或气血双亏。中医会着重于扶正补血。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通常需接受化疗和放疗。在治疗期间,中医可以通过健脾和胃、降逆止吐的方法缓解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并使用中药外洗或内服治疗放射性皮炎。对于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如三苯氧胺、阿拉曲唑或来曲唑)时,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血脂升高、子宫内膜增厚、骨质疏松、肥胖和腔隙性脑梗等副作用。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症状调整药方,减轻这些副反应,使患者能够更舒适地完成长达五年的内分泌治疗。

中医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均可参与,但其潜力尚未完全发掘。部分西医医生可能因不理解中医理论而认为其是伪科学,而部分老百姓则可能过分夸大中医的疗效,认为中医能治疗所有疾病。实际上,中医的治疗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调整的,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虽然中医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疗效,但其效果与针对具体病症的治疗相比可能有所不足。

专业的中医医师在治疗肿瘤时,会考虑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西医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气血亏损,出现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中医的扶正补血治疗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因此,中医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明确中医和西医的适用场景,合理运用两者,以实现最佳疗效。



肿瘤界:想请教王教授,您认为现代西医的发展和传统中医治疗理念之间是否有相融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王凤玮教授:整个肿瘤治疗,现在格局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本世纪,肿瘤5年生存率是5%左右,到现在肿瘤5年生存率已达到40%左右,这些功劳的建立与西医发展密不可分,在传统的外科、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快速发展。

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特点,西医是建立在微观学的基础上,自从发明显微镜以后,西医的发展速度逐渐加速,而中医是宏观框架结构。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是什么?西医逐渐向宏观的方向延伸。比如说,中医里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目前西医也可以发现,比如肺组织分泌相关的因子可以调控脑组织,由此可见肺与脑之间存在联系。还有中医认为存在生物钟节律,西医通过基因分析,确实发现有一组基因调控生物钟的节律变化,也揭示了中医认为理论,所以西医与中医可以相互借鉴。

中医现代化发展包括,第一,中医与免疫治疗。我们提取淫羊藿相关成分治疗肝癌,疗效非常好,再通过研究药物机制,发现淫羊藿可以直接调控免疫系统T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
第二,中医和内分泌治疗。中医的阳和汤,其主要成分鹿角胶,有模拟雄激素的作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里面也有采用雄激素来治疗HR阳性乳腺癌,阳和汤对这类肿瘤也有相应的作用,所以说中医中药也发挥了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第三,中医和靶向治疗。治疗肝癌有生化鳖甲汤,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与西医的靶向治疗机制类似。还有比如从白芍中提取的白芍苷,可以抑制HER-3的表达。对于肺癌患者应用TKI药物治疗后,可能出现HER-3的激活,可以通过白芍苷通过抑制HER-3能达到靶向治疗的作用。
最后,中药和细胞凋亡的关系。一般清热解毒类药物都会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如西黄胶囊。因此,中医学向微观化发展,从西医机制研究探索方面,可以借鉴很多思路和方法。

吴显文教授:中医对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许多科研课题都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探讨。例如,研究中药对细胞凋亡或特定分子通道的影响。这种研究方向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药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依赖传统经验。为了与西医接轨,研究人员开始从临床有效的中药或方剂出发,反向研究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创新。这种“中药西制”的方法,即中药的临床有效性结合现代机制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肿瘤界:刚刚吴教授指出中医就是优秀经验的总结,而王教授指出,这些基于经验的医学知识可以通过现代实验方法来验证其科学性。


吴显文教授:对,比如西黄胶囊,四味药麝香、牛黄、乳香、没药,采用高科技包埋技术。同时做了大量临床试验,验证西黄胶囊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等等,临床应用可以治疗肿瘤,化疗时可以减轻副反应,放疗时可以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等。正是因为大量临床试验的积累,使得中药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