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日-2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指导,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和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主办,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承办,《中国肺癌杂志》编辑部协办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于天津盛大召开。会议首日,顺利举行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再次当选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值此之际,肿瘤界特别邀请陈军教授,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回顾与总结,以及第二届委员会的发展蓝图与愿景”等议题进行分享,以期为行业注入新的动力与深刻洞见。
肿瘤界:陈教授,恭喜您连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先请就过去四年中您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成就与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
陈军教授:众所周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我国肺癌年发病率超过106万例,年死亡率超过73万例,其中大于65岁左右的老年人群占比显著。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高发情况,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和规范诊疗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鉴于此,我们向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以下简称“总会”)提交了成立肺癌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并于同年8月获得批准。最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12月11日正式宣告成立。目前,专委会已拥有188名委员,45名常委,11名副主委和1名主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在明确机构经营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我们定期召开全委会或常委会,就专委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经营的品牌进行深刻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年会。成立之初,我们便在天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年会,随后每年,专委会围绕自身专业特色,即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举办年会。年会主题紧扣老年肺癌的内科、外科、放射治疗以及晚期舒缓医学、心理治疗、社会关怀、科普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四年任期内,学术品牌年会累计邀请授课专家超过200人次,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超过8万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探讨了最新进展,推广了诊疗规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老年肺癌防治筛查康复工作的发展。
除了品牌年会外,我们还致力于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我们着力打造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此,我们创建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规范,内容涵盖学会动态、学术合作、专业科普等。同时邀请领域内专家及学者发表观点,并与《中国肺癌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等杂志展开合作进行学术组稿。
其次,我们关注中国老年肺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鉴于75岁以上老年人在临床实验中常被忽视,而他们又因其共病较多而需要特别关注,我们制定了《老年肺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包含《老年晚期肺癌内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老年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老年肺癌放射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老年肺癌护理中国专家共识》四个部分,由各领域专家牵头编写,对老年肺癌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针对当前学科热点,我们编写了首部《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治疗专家共识》,对MET基因异常这一少见疾病的诊疗起到指导作用。我们还与其他协会合作编写了《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该指南由共识升级而来,历经十年变迁,由支修益教授在内的国内多位专家协同完成。
此外,我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与中国抗癌协会等组织合作,在世界肺癌宣传月、肿瘤周、肿瘤日等关键节点进行科普宣传,不仅面向同行,更面向广大公众。在科普出版物方面,由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吴凤英教授主编的《漫画肺癌》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旨在以漫画形式向大众普及肺癌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形象地传递给读者,致力于消除大众对肺癌的恐慌。
最后,我们同样重视基层医院和青年医师人才培养,青年医师未来肺癌诊疗的重要力量。
在第一届委员会期间,我们全体委员、常委及副主委在总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使得专业委员会逐步走向规范化。2022年,肺癌专业委员会荣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优秀分支机构奖”,同时,本人与北京医院李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昕教授亦被授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2022年“先进个人”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们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整个专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肯定。继往开来,我们将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中国老年肺癌患者的防筛诊治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界:展望未来,请分享您对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发展规划和愿景
陈军教授:首先,非常荣幸能够连任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衷心感谢总会的鼎力支持及整个专委会的认可。在第一届专委会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的工作已步入正轨。
未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将继续在总会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专委会的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术年会,力求有所突破,创新求变。
其次,我们期待后续的青年学者论坛能够继续涌现出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特别是优秀的博士生,让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课题与研究成果。青年医师的加入为协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持续推动这一论坛的进行。
再者,我们希望更加聚焦于老年肺癌的研究。不仅是老年肺癌的相关综述类,更希望在此平台上积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拿出我们自己的临床数据,据此制定诊疗规范或指南。并且我们将持续强化公益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广泛覆盖社会大众,尤其是加强对老年人的科普教育,使老年肺癌患者能在“活得好”基础上活得久,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目标。
最后,我们希望这个平台在制定规范或团体标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青年医师的培养。青年医师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他们提供分享与交流的机会,助力他们成长。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把我们的中国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经验分享出去,也引进国外的好经验,推动中国老年肺癌患者的诊治。另一方面把我们的青年学者推向世界,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国外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真正发挥学术平台的传帮带作用。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我个人也希望针对较为罕见或特定的老年肺癌患者问题,推进舒缓医学领域的工作,这一领域以往常被忽视。未来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人文关怀是大势所趋。正值世界肺癌宣传月(11月)之际,我们计划与更多新媒体平台合作,例如“肿瘤界”、“医脉通”以及我们专业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和《中国肺癌杂志》等,全方位利用媒体资源,推广肺癌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我们期望在总会领导下,全体委员团结一致,不忘初心,聚焦老年肺癌诊疗,共同努力,在肺癌领域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贡献我们专业委员会的力量。
陈军教授: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利用协会平台促进青年人才的线上线下交流与沟通,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推行导师负责制,邀请知名专家指导青年学者,并开设青年论坛,让青年人才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时,接受专家的点评与指导,这不仅拓展其人脉,更能开拓其思维方式。同时也借助学会的国际教育平台,推动青年专家赴海外交流,并引进国外专家,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的方式,促进青年专家的国际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鉴于其对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医学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我们致力于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希望能够利用专业委员会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平台,组织中青年专家赴海外交流。其次,邀请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进行授课或交流,并推荐年轻学者到这些专家的实验室深造学习。最后,我们期望与WCLC等肺癌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以促进更深入交流与合作。
主委简介

陈军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所长
天津市胸部肿瘤中心 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 主任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 委员
《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Thoracic Cancer编委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
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