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协会之声 > 详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换届 程海波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浏览量:123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1-25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承办,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协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宴,共谋发展新篇。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程海波教授全票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01 薪火相传 履新启程


在11月14日晚举行的换届会议上,新一届委员会由正式选举产生。程海波教授当选主任委员,李杰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李和根教授、杨国旺教授、由凤鸣教授、刘怀民教授、马飞教授、崔晓楠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李清林教授当选青年副主任委员,张英教授当选秘书长。此次换届为学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迈入新阶段。


作为新任主任委员,程海波教授在致辞中对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推动中西医协同攻关肿瘤防治关键难题,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程海波主委表示,新一届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专题论坛与青年学者沙龙,促进跨界对话与协作创新;同时,将系统开展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标准与临床路径的制定与推广工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3-1.jpg
3-2.jpg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换届



02 大咖云集 擘画未来


在11月15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发表致辞。她强调,深化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之路至关重要。她呼吁各方加强交叉融合,培养真正融会贯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携手共创未来。


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杰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吕文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杨国旺教授等知名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3-3.jpg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03 学术前沿 深度融合


本次年会设立多个核心议题,涵盖中西医结合肿瘤名家学术传承、防治新理论与新思想、临床与基础研究前沿成果、诊疗标准化研究等热点领域。与会专家全面展示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学在科研与临床实践中的最新进展,不仅分享了在临床、基础、药学等方面的前沿成果,更为全国该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程海波 人物介绍


3-4.jpg

1975年7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全国名中医吴勉华教授,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育部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抗肿瘤中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医温病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结直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程海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癌毒病机理论,构建癌毒病机辨治体系,为中医肿瘤的精准化、规范化辨治开辟了新途径。研制仙连解毒方、参白解毒方等系列抗肿瘤中药复方,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取得中医药防治癌变、复发、转移等恶性肿瘤进展关键节点的循证证据,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揭示癌毒病机的现代科学内涵,阐明抗肿瘤方药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牵头制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持续推进参白解毒方、仙连解毒方的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研究。集成创新理论、诊疗方案、循证证据、科学内涵及应用转化研究,为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创新发展中医肿瘤辨治体系,提高诊疗技术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水平,引领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独立通讯或最后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于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dv Sci、J Immunother Cancer等著名期刊;主编学术著作5部、“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4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首届“岐黄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肿瘤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