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肿瘤界动态 > 详情
陈小兵教授:肿瘤整合康复:从“循证”到“询证”——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精准康复探索
浏览量:38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1-19



近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抗癌协会(CACA)、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新华网协办的科技会客厅[第3期]——2025肿瘤用药科普讲座在北京成功召开。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陈小兵教授以“肿瘤整合康复:从“循证”到“询证”——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精准康复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肿瘤康复领域的革新理念与实践路径。本文基于陈小兵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入探讨从“循证”到“询证”转变的核心内涵、实践价值与实施策略,为推动肿瘤整合康复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 理念革新:从“循证”到“询证”的认知跃迁


1. 循证医学:基石与局限

在全球肿瘤诊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的背景下,肿瘤康复理念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循证医学模式以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为基础,为肿瘤诊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框架。然而,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充分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无法全面捕捉患者的真实世界体验,且在康复干预方面往往存在滞后性。


2. 询证医学:整合医学下的革新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提出MDT to HIM(多学科诊疗向整合医学的转变),实现了肿瘤诊疗从“多学科协作”到“全方位整合”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樊代明院士进一步提出从“循证”到“询证”的革新理念——这并非否定循证医学,而是对其的深化与拓展。它强调肿瘤防治应整合指南证据、医生经验与患者诉求,形成独具特色的“CACA询证铁三角”

  • CACA指南: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框架;

  • 医生经验:基于临床实践,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 患者诉求:通过患者报告结局(PRO)等工具,捕捉患者的真实体验。


从“循证”到“询证”,是在整合医学指导下对肿瘤康复决策模式的深刻革新。它推动决策核心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并通过整合"指南、经验与诉求"三大要素形成闭环。肿瘤康复目标也因此从单纯的"抗癌"拓展为"抗癌-控瘤-扶生"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实现了从"治癌"到"救人"的本质回归。



二、实践动因:回应防控现状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肿瘤防控呈现显著的“橄榄形”不健康结构:中间“诊疗”环节资源集中、关注度高,而两端“预防”与“康复”环节严重薄弱。这一结构性失衡导致大量患者虽经规范治疗,却因康复支持不足而面临生存质量下降、并发症增多、再入院率高等困境。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推动肿瘤防控体系向理想的“哑铃形”转变,将预防与康复提升到与诊疗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在此背景下,樊代明院士提出的“三全”理念,为转型提供了顶层指引,层层递进构建全域康复体系:

  • All for cancer(众志成城):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一切有效疗法,形成抗击肿瘤的合力;

  • For all cancer(普度众生):秉持人文关怀,不拒诊任何患者,不放弃任何病种;

  • For cancer all(从一而终):全称管理,将康复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覆盖“防-筛-诊-治-康”全周期。


依托这一理念,肿瘤整合康复形成明确实践框架:

  • 一个核心:以整合医学思想为指导,将肿瘤康复从辅助手段提升为核心治疗组成部分;

  • 两大理念:“防、筛、诊、治、康”的全程管理,与“评、扶、控、护、生”的全息发力,构建起时空交织的康复网络;

  • 三大法宝:通过“全程、精准、以人为本”的实施路径,确保康复理念落地见效。


从“循证”到“询证”的转变,正是顺应这一体系变革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对“橄榄形”现状的深刻革新,也是对“三全”理念的具体践行,通过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最终实现肿瘤康复从理念到行动的本质飞跃。



三、落地路径:“全程、精准、以人为本”的实践探索


陈小兵教授提出“全程、精准、以人为本”三大法宝,从“时间、空间、价值”维度构建闭环,确保模式落地。


全程管理:建立时间维度的无缝衔接
全程管理是肿瘤整合康复的时间基石。陈小兵教授强调,营养、运动、心理三大支持系统应贯穿肿瘤诊疗全过程。在营养支持方面,《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营养疗法》建立了从营养筛查、评估到五阶梯治疗的完整体系,实现从“首诊到居家”的全程营养管理。运动干预通过《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运动康复》,形成涵盖预康复、围治疗期、晚期和慢病化四个阶段的运动处方体系。心理康复则通过《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理疗法》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等多维手段,实现全病程心理支持。


精准康复:实现空间维度的个体化干预
精准康复是肿瘤整合康复的质量保证。《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整体评估》创新性地提出“控瘤治疗,评估先行”的原则,建立包括体力状态、疼痛程度、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评估体系。以食管癌整合康复为例,2025版CACA指南详细规范了术前精准风险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并发症分级管理等标准流程。在不良反应管理方面,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如使用甲钴胺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体现了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以人为本:完成价值维度的根本回归
以人为本是肿瘤整合康复的灵魂所在。CACA指南首创的17个脏器保护策略,避免了“癌治好,人没了”的治疗困境。通过快速康复(ERAS)与中西医整合,实现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协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指南强调尊重患者意愿,将患者报告结局(PRO)作为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重新构建了有温度的医患关系。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肿瘤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确保患者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更能提升生命质量。



 结 语 


肿瘤整合康复从“循证”到“询证”的转变,是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它既坚守循证医学的科学性,又凸显患者体验的主体性,推动肿瘤康复从“标准化”走向“个体化”,从“延长生命”迈向“提升生命”。正如陈小兵教授所言:“知识没有力量,知识的整合运用才有力量。”未来,随着整合医学理念的深化,肿瘤康复将成为肿瘤防控体系的核心一环,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与活的尊严。


专家简介

1-1.jpg


陈小兵 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宣传部副部长、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医学肿瘤学博士、郑州大学与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河南省科协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与河北等9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十大科学传播人物”。CACA整合食管癌委员会副主任,CACA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整合康复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英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十大健康传播人物”,河南省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医学科普专委会副主委。从事肿瘤防治研究与临床工作27年,主持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省杰青、省自然重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TTT、Mol Cancer、Oncogene、JCI、JMC、BMC Med、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5篇;参与制定50余部国家级肿瘤诊疗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2名、指导博士后6名。




编辑:lagertha

审核:陈小兵教授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