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学术支持的《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 版)宣贯项目在舟山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20余位妇瘤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近80位专家同道莅临现场,3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新宇教授主持。

会议开幕式 会议伊始,汪辉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介绍,舟山作为山海相连、融汇海洋文明与佛教文化的胜地,不仅是享誉中外的文化圣地,更是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汪教授指出,本次指南巡讲落地舟山意义特殊。他期待借此地的“海纳百川、勇立潮头”之精神,将妇科肿瘤防治的最新理念与规范深入传递至海岛与基层医疗机构,推动诊疗水平均衡发展。同时,他也希望本次会议能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促进诊疗规范普及与临床经验共享,从而整体提升我国妇科肿瘤诊治水平,让更多女性受益于前沿医疗进展。 ▲汪辉教授致辞
孔北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持续推动诊疗指南建设的历程。他介绍,近年来,在马丁院士的总指导下,分会相继发布了2023版与2024版指南,并于近期推出内容更系统、更全面的2025版指南,形成了完整的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诊疗指南体系,包括涵盖七大瘤种的上卷、聚焦六大临床问题的下卷,并配套20部专项共识与4部患者指南,已在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上正式发布。孔教授强调,临床实践指南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标准依据,旨在为医生与患者提供当前最优诊疗建议,既让临床实践“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对照标准。 近三年来,分会与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密切合作,持续开展全国月度巡讲,足迹西至新疆克州、北达黑河、南抵海南,此次更东进至舟山。每场活动采用“现场+直播”形式,单场线上参与人数超过两万,三年来累计覆盖突破50万人次。孔教授指出,指南巡讲一是旨在推动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二是通过收集一线临床医生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指南,使其更适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孔北华教授致辞
马丁教授重点阐述了2025版指南的三大创新特色。他指出,在孔北华教授的领导下,新版指南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是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严格依据证据等级进行推荐;二是推行流程化改革,以直观的流程图替代冗长文字,显著提升临床实操性;三是采用电子版动态更新机制,紧密跟进医学进展,确保指南的时效性。这三大特色不仅体现了编写理念的进步,也实现了与国际范例的充分接轨。 马教授强调,指南如同临床实践的“指南针”,为诊疗工作提供明确导向。他表示,此次巡讲选择在舟山举行具有特殊意义,期待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指南在全国的应用,促进妇科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保障妇女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马丁教授致辞
▲王新宇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环节 大会第一环节由张国楠教授、郑虹教授、康山教授共同主持。 ▲第一环节主持
王丹波教授、王新宇教授、汪辉教授、臧荣余教授分别就外阴阴道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及卵巢恶性肿瘤展开深入解读,细致梳理并阐述了各类肿瘤的规范化诊疗路径,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与会专家经研讨后一致认为,新版指南以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根基,系统融合了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其发布与落地,对统一妇科肿瘤临床诊疗标准、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诊疗决策科学性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堪称推动妇科肿瘤临床实践同质化发展的纲领性指引。 吴霞教授在《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进展与突破》中系统回顾了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重要进展。随着多项II/III期研究数据的公布,免疫治疗已迅速由后线推进至宫颈癌的一线治疗。卡度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标志着宫颈癌治疗迈入“免疫2.0时代”。作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免疫治疗方案,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所展现的高完全缓解(CR)率与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有望重塑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格局。 ▲第一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孙海燕教授、王晓黎教授、衣欢教授、魏向群教授、胡艳教授等专家围绕 2025 版指南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研讨。该指南以精准医疗理念为核心立足点,系统搭建起从疾病预防到全程管理的完整临床路径体系 —— 既积极吸纳全球妇科肿瘤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又紧密结合我国医疗实际与患者需求,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逻辑清晰、实操性强的临床行动指引。该指南有效衔接了国际诊疗共识与我国本土临床智慧,其全面落地实施将显著推动临床诊疗决策的优化升级,同时促进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度落地,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妇科肿瘤领域的整体诊疗效能筑牢了坚实根基。
▲专家谈规范诊疗(一)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由哈春芳教授和申震教授共同主持。
▲第二环节主持
曹冬焱教授、张青教授、吕卫国教授分别就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滋养细胞肿瘤,展开系统阐述与深度解析,进一步凸显出 2025 版指南的临床实用价值。2025 版指南依托扎实的系统性与严谨的科学性,为妇科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全流程提供了关键支撑,这一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妇科肿瘤诊疗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程中,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王金华教授分享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铂耐药卵巢癌中的探索》。他提到,苏维西塔单抗作为新一代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凭借SCORES研究的优异数据,于2025年6月30日在中国获批用于铂耐药卵巢癌。SCORES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中位PFS延长至5.49个月(HR=0.46),中位OS达15.31个月(HR=0.77),24个月OS率为33%。值得一提的是,苏维西塔单抗是当前PROC领域唯一经III期研究证实具有显著OS获益的抗血管靶向药物。目前,基于协同增效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或ADC药物的联合方案正在铂耐药卵巢癌领域广泛探索,部分研究已显示出积极疗效。期待这些探索能为铂耐药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二环节讲者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李敏教授、陈瑞欣教授、靳琼教授对 2025 版指南展开深入,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该指南既具备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又拥有贴合临床实际的实用价值,成功搭建起覆盖妇科肿瘤预防、诊断、治疗至康复全周期的权威管理体系。值得关注的是,2025 版指南不仅整合了全球最新循证证据与前沿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中国患者的疾病特征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实际,有效加速了科研成果向临床一线的转化落地。与此同时,指南提供的临床路径结构清晰、操作性强,正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效率、保障医疗质量、促进专科能力持续进阶的坚实支撑,为推动我国妇科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重要力量。
▲专家谈规范诊疗(二)
会议尾声,吕卫国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系统呈现了《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更新。该指南在编写中注重融合国际前沿进展与中国临床实际,兼顾科学性与适用性,为我国妇科肿瘤诊疗提供了权威依据。吕教授强调,推广指南的最终目标在于推动先进、规范的诊疗理念真正落地,让广大患者切实受益。希望会专家积极学习、掌握并应用指南内容,将核心推荐转化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工具,共同促进我国妇科肿瘤防治能力的整体进步,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致谢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 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 与会嘉宾 名誉主席 马 丁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会议主席 孔北华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执行主席 汪 辉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参会专家 张国楠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哈春芳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康 山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王丹波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肿瘤医院 王新宇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臧荣余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以下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冬焱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陈瑞欣 教授 厦门妇幼保健院 胡 艳 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 靳 琼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李 敏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吕卫国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申 震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孙海燕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王金华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晓黎 教授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魏向群 教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吴 霞 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衣 欢 教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张 青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郑 虹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识别二维码观看回放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