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详情
陈军教授:以专家共识引领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迈入精准规范新时代
浏览量:60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0-30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已正式发布。该《共识》由国内多位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共同编写,旨在规范这一临床应用超20年的经典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推动肿瘤支持治疗的标准化与精准化。


为深入探讨《共识》的临床意义,肿瘤界特邀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对共识中的核心临床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与分享。旨在为临床肿瘤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实践,从而助力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肿瘤界:陈教授,作为共识主编且长期参与肿瘤领域专委会工作,您能否从专委会的视角,谈谈当初发起制定《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核心背景是什么?为何此时迫切需要这样一份共识?


陈军 教授:

回应严峻疾病负担: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根据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报告》,我国2022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达482.47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数的24%,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任何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手段都值得被规范和优化。


解决临床实践痛点: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虽应用二十余年,但临床存在“用药方案不统一、适用人群界定模糊、与现代治疗手段结合方式多样”等现实问题,导致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存在差异。这种“同药不同用”的局面亟待改变。


践行“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原则:专委会发起共识的初衷是回应临床需求,推动规范用药。专委会的职责在于汇聚专家智慧,将宝贵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清晰的、基于高级别循证证据的指导意见,从而减少临床实践的随意性,最终让患者受益。


推动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化疗基石地位不变,免疫、靶向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共识旨在科学定位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在现代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中的价值,推动其合理、精准地与其他疗法联用。



肿瘤界:本次共识的制定过程非常严谨,您能否简要介绍其方法论,并说明其如何保证了共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陈军 教授:

1.遵循国际标准:共识整个过程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的GRADE证据评价体系,对检索到的海量文献进行质量等级分级(高、中、低),确保所有结论都有据可依;并兼顾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经验。


2.达成专家共识:共识核心推荐意见的形成并非简单的文献堆砌,而是通过多轮专家研讨会达成共识,汇集了全国多学科专家(肿瘤内科、介入、放疗、药学等)的临床智慧。只有专家共识度超过80%的条目才会被纳入,这充分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和权威性。


3.区分推荐强度:共识明确区分“共识推荐意见”(有证据支持的条目)和“共识建议”(无高级别证据支持但基于专家的临床经验达到共同认可),体现了对循证医学的尊重和临床实践灵活性的平衡。


4.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共识是编写委员会、执笔专家和撰写小组数十位专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目前的权威观点。



肿瘤界:陈教授,您认为本共识最核心的价值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它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哪些最直接的改变?


陈军 教授:

核心价值——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 标准化: 共识明确了不同癌种(如肝癌、肺癌)、不同治疗场景(如联合化疗、TACE、免疫治疗、处理胸腹水)下的用法用量、疗程和联合方案,提供清晰、可操作的临床路径,促进多学科协作(MDT)中对该药的合理应用。

  • 个性化: 涵盖了从传统化疗到前沿免疫联合的广泛领域,并给出了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路径,需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患者的知情同意,在此基础上,为一部分可能获益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


最大亮点——聚焦“减毒增效”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共识系统梳理并强力推荐该药在减轻化疗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损伤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不良反应管理与预防策略,提升了安全性。这直接关乎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直接改变:对医生而言,本共识提供了临床决策依据,减少了用药困惑和差异性,增强了治疗信心,尤其是在复杂联合方案中。对患者来说,有望获得更稳定、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承受更少的治疗痛苦,实现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赢”。



肿瘤界:共识的发布是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共识是否会对未来的科研方向或政策制定产生影响?专委会下一步有何计划来推动共识的落地,并进一步深化该药的临床与科研价值?


陈军 教授:

1.对科研的影响:共识将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为医保目录、药品说明书修订提供参考。


2.推广与教育:通过全国巡讲、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等形式,向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解读和推广共识内容,推动规范用药“下沉”。


3.推动真实世界研究(RWS):鼓励在共识指导下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希望纳入更多瘤种、更前沿的治疗组合(如免疫、靶向),进一步积累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为共识的更新和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


4.探索作用机制:呼吁并支持开展更深入的基础研究,阐明其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也为国际化迈出步伐。


5.加强医患沟通:制作患者教育材料,帮助患者和理解该药的价值和正确预期,提高治疗依从性与安全性意识。


专家简介

2-1.png


陈军 教授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

  •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

  • 天津市胸部肿瘤中心主任

  • 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津门英才

  • 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选,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学会肿瘤转移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学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 《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Thoracic Cancer》编委




编辑:南星

审核:陈军教授

来源:肿瘤界